人民时间网
天津频道
科技数码 | 生活消费 | 女性时尚 | 娱乐综艺| 游戏动漫 | 汽车网站 | 酒店旅游 | 医疗健康 | 家居房产 | 财经商业 | 文化艺术 | 法治舆情
亲子母婴 | 体育运动 | 教育培训 | 食品餐饮 | 农业园艺| 公益环保 | 电商物流 | 情感心理 | 职场管理 | 视频音频 | 交通能源 | 评论调研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视频|法治|推广

中新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2019-8-23 15:20 |来源: 新华网

  自2016年获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片区以来,中新天津生态城一直积极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通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真正做到了“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让市民切实享受到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福利。

  住建部等三部门“联考”: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成果获赞

  日前,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门联合组成的专家组在生态城完成了海绵城市建设现场督导工作。在听取了生态城海绵城市试点片区的情况汇报,并现场走访了第一社区公园、美嘉园、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平台等近20个项目后,专家组对生态城海绵城市试点片区的建设成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不仅建设品质高,而且管理制度切实可行,实现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申报目标。

  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李俊奇认为,生态城针对海绵城市制定了完整的监测方案,能够从河湖、分区、项目、设施和气象五个方面对日常情况进行有效监测,并对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情况给予肯定。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研究院院长、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绩效评价和验收专家吕永鹏表示,生态城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创新打造了一批精品项目,值得业界借鉴和学习。

  下一步,生态城将在积极采纳专家组督导建议的基础上,通过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实现提质增速:一是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监测,形成评估报告,以量化数据展示海绵城市建设成效;二是加强源头改造项目力度,加强公园类项目对周边外来水源的消纳利用;三是针对生态城高盐碱、高水位的特征,梳理总结创新性技术和措施,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技术经验和管理方法;四是基于项目建设成效,对精品项目进行细化分析,系统性地编制海绵城市建设展示宣传资料,将建设经验模式进行全方位总结推广;五是进一步加强中新两国间的国际合作,充分借鉴新加坡水资源管理经验,力争将生态城打造成国际化的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

  全面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城经验”

  在三年多的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生态城立足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道路,通过健全排水防涝体系、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监测管理平台、打造样板项目等方式,搭建起一整套完整的海绵城市体系,将其真正融入城市,并为市民生活带来“海绵福利”。

  ——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科学规划对海绵城市建设至关重要。为做好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片区建设工作,生态城从一开始就注重“规划引领、统筹推进”的基本原则,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之初就聘请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确定了水生态、水安全、水资源、制度建设、执行情况以及连片示范效应6大类、20项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在此基础上,生态城将具体指标落实到城市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园林绿地规划、水系规划等前期规划中,系统指导海绵城市建设落到实处。

  为了完善海绵城市建设体制机制,生态城还专门成立了海绵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管委会主任王国良任组长。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海绵城市政策与保障措施、监管项目建设和验收、管理补贴资金、对建设经验和成效进行总结推广等工作,形成了多部门联动协调的机制,为海绵城市取得成效提供制度护航。

  ——健全排水防涝体系,暴雨不“看海”。生态城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从河湖水系、排水分区、雨水管网等多方面健全排水防涝体系。

  在河湖水系方面,生态城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尽量保留河湖水系等天然调蓄空间,通过对故道河、静湖进行全面治理并开挖惠风溪,使得水系互相联通,形成区内主要的排涝水系和雨水调蓄空间。目前,生态城内故道河、静湖、惠风溪在常水位下的雨水调蓄能力为181.8万立方米;汛期通过水量外排降低水位,雨水调蓄能力可达327.2万立方米,能有效应对大到暴雨,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在雨水管网方面,生态城确保一般地区雨水管道设计为3年一遇标准,重点地区系统下游主干管及排口设计标准达到3至5年一遇标准,能较好地抵御暴雨,避免城市内涝。

  此外,生态城克服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河流和排灌渠道纵横交错等不利因素,通过合理规划项目地势起伏,将生态城分成三大区域,实现南高北低,雨水可顺势排入河湖水系,有效防止“洼地化”现象。

  ——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城市运营成本。“净”水是为了“用”水。生态城原来水资源严重不足,年蒸发量远远大于年降雨量,且景观补水需求较大。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生态城初步形成了“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体系: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在地块内部实现源头减排;严格执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避免合流导致溢流污染;完成污水库治理、湖岸生态岸线建设、污水处理厂改造等一系列工程,不断提高河湖水系水质保障水平。

  与此同时,生态城坚持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加强雨水资源化利用。根据降雨量和使用需求,在公建项目汇总设置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在住宅项目则鼓励设置小型、简易、价廉且易于养管的雨水罐等设施;为收集、利用雨水提供便利。截至目前,生态城的雨水收集后可经过绿地净化全部进入景观水体,景观补水年均近300万吨,按自来水5元/吨计算,一年可节约1500万元。

  ——建设监测管理平台,纳入城市运维体系。生态城借助公用事业运营维护中心的大数据平台,在现有监测设施的基础上,适当增设各类海绵城市项目监测设施,并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合分析,建立起了海绵城市监测管理平台。该平台目前已投入运营,包括16处河湖水系监测点、25处排水分区监测点、14处典型海绵设施监测点以及不同类型的典型项目监测点。该四级监测体系能获取水量水质数据,为建设效果评估提供基础。

  ——设置亲水活动空间,提升城市宜居水平。为了让市民能够更好地接触大自然,生态城在试点片区内完整保留了湿地和水系,预留出鸟类栖息地,通过水生态修复和土壤改良,设置多处亲水活动空间,打造城市户外休闲体系。

  ——打造样板项目,发挥示范作用。生态城甘露溪公园是公园绿地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代表之一。今年7、8月间,很多生态城居民都到这里欣赏荷花,消夏避暑,是重要的生态廊道和城市公园。在建设以景观水系和湿地为核心的好景致的同时,甘露溪还通过透水铺装、植被缓冲带、雨水花园、控污型雨水口等设施,能够实现雨水净化,并最终汇入景观水系。为探索公园绿地类项目与周边项目的组合建设提供了示范意义。

  截至目前,生态城68个试点项目中已完工47个,在建16个,已经形成了一批品质高、有成效、能复制、可推广的精品项目,包括美锦园、公屋二期、低碳体验中心、第一社区公园等。通过样板项目建设,生态城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按照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工业地块等不同类型项目,分别梳理和总结了能够适宜本地情况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法,并以试点片区为核心,在全域150平方公里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下一步,生态城将持续深入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从“试点片区”向“示范区域”迈进,为全面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供一整套可复制、能推广的生态城经验。(毛振华、李志仁)

  
分享按钮
人民时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本站所刊登的首发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人民时间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2018 - 2022 www.peopletim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